健康科普 | 鼠疫防治,人人有责

发布日期:2025-09-18

 

鼠疫防治,人人有责

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

 

鼠疫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

 

1

 

什么是鼠疫:

鼠疫是由鼠疫杆菌(鼠疫耶尔森菌)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。具有发病急、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、病死率高的特点。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甲类传染病。

 

2

鼠疫的传染源:

1、染疫动物:最主要的是鼠类、旱獭等啮齿类动物。

2、鼠疫患者:肺鼠疫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传染性;败血型鼠疫、腺肿破溃的腺鼠疫患者也可能传染人,但无症状感染者不会传播。

3

鼠疫的传播途径:

1、跳蚤叮咬:人类鼠疫首发病例多由此引发,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可能感染。

2、直接接触:捕猎、宰杀、剥皮或食用未煮熟的染疫动物(如旱獭、兔),可能通过皮肤或消化道感染,还可能引发肠鼠疫。

3、飞沫传播: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含大量鼠疫菌,形成的飞沫或气溶胶,会让他人吸入后感染。

 

 

鼠疫预防,人人有责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感染鼠疫的临床类型及症状

 

腺鼠疫

最常见,多由染疫跳蚤叮咬引起。除全身症状外,受侵淋巴结肿大、疼痛剧烈、质地硬、与周围组织粘连,失去可移动性。

 

肺鼠疫

潜伏期更短、发病更急,初期干咳,后咳出稀薄鲜红色泡沫样血痰,病情凶险,不及时治疗,多在 2-3 天甚至几小时内死亡。

 

败血型

鼠疫

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。有恶寒、高热、头痛、谵妄、神志不清等症状,还会广泛出血,常于 1-3 天内死亡。

 

 

     感染鼠疫典型症状有高烧、寒战等,不同类型有独特症状:腺鼠疫有淋巴结问题,肺鼠疫有呼吸道症状,败血型鼠疫有神经及出血症状,不及时治疗易恶化致死,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鼠疫的治疗与预防

 

鼠疫治疗——早干预是关键

     鼠疫虽烈性,但及时治疗后病死率已降至 10% 左右。治疗核心是 “严格隔离 + 药物治疗”:

     隔离:确诊或疑似患者需就地严密隔离,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大消退后再观察 7 天,肺鼠疫需痰培养 6 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。

     药物治疗:首选链霉素;对链霉素过敏或怀孕者,可选用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等,还可联合环丙沙星、四环素增强疗效。此外,高烧时需退热,出现休克、凝血障碍时需对症治疗,腺鼠疫肿大淋巴结切忌挤压。

 

预防鼠疫——必须做到“三不三要三护”

 

三不:

1、接触、剥食和携带鼠、野兔、狐狸、旱獭等动物;

2、要在鼠类(包括旱獭)、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,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;

3、要接触急死患者、疑似鼠疫患者、确诊鼠疫患者。

 
 
 

三要:

1、及时报告病死鼠、疑似鼠疫患者,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;

2、做到住所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,定期进行灭蚤处理;

3、对患者做到就地治疗,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。

 
 
 

三护:

1、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,要穿长裤、长袖上衣。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

2、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、灭鼠人员、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;

3、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,要进行必要的看护,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END】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、文字及观点,来源于互联网,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,我们会立即删除。

首页

首页

关于我们

关于我们

产品中心

产品中心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